郝詩楠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
王敏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研究生
本年度的G20峰會將于10月30日至31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舉行?;赝浒l展史,20國集團(以下簡稱“G20”)迄今已成為了全球范圍內多邊主義的重要實踐之一。從體量上來看,G20是匯聚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國際論壇,其成員占世界GDP的80%以上、全球貿易的75%和地球人口的60%;而從行動上來看,自2008年經濟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以來,G20依托其部長級會議以及領導人峰會開始深度介入全球治理,促進了各成員國在貿易、文化、衛生、能源等領域的合作??梢灶A見,在當前各類問題疊加的國際大背景下,此次G20峰會仍將會聚焦于全球性挑戰的應對。
G20峰會是多邊主義的重要實踐
在一個日益相互聯系的世界中,多邊主義遠不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相反,它是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關鍵,而作為將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和全球經濟聚集在一起的多邊主義實踐平臺,G20必然將發揮重要作用。
就所涉及的議題而言,G20峰會在其傳統議題上已經發展出了眾多新議題,涵蓋了諸多國家都面臨的共性問題。設立之初,峰會的議題主要聚焦于如何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包括出臺具體的全球經濟刺激和增長計劃等。而在2009年底爆發歐債危機之后,G20各國開始意識到通過國際經濟機制改革來從根本上防止類似危機再度出現的必要性,同時也開始將關注焦點轉向加強宏觀經濟協調、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保障。此后,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G20峰會也多次聚焦于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與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等議題。近年來,G20峰會議題呈現出領域不斷拓展的態勢——例如自2014年以來峰會愈發關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以及社會發展等議題。
總體而言,G20峰會自2008年第一次召開以來不僅在應對經濟危機與建設更加開放的世界經濟方面有所建樹,而且也在增強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話語權以及促進南北國家之間形成共識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復蘇、均衡與創新將成為此次G20峰會的關鍵詞
根據意大利官方公布的消息,此次G20羅馬峰會一方面將面向未來,聚焦“人、地球、繁榮”,但另一方面峰會仍舊無法平衡疫情防控與全球經濟復蘇這一“雙重挑戰”。此外,在之前召開的多次部長級會議上,各成員國還探討了諸如文化、環保、反腐敗、非洲發展、婦女權益以及普惠金融等一系列問題,并發布了相關宣言與公報。因此,可以預見“復蘇”“均衡”與“創新”將成為此次羅馬峰會的關鍵詞。此次G20羅馬峰會可能產生的影響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推動世界各國經濟社會從疫情的影響中復蘇。當下世界的主要任務就是努力從這場危機中恢復過來,并抓住機會更好地進行重建;同時還需要增強未來對公共健康危機的抵御能力,減少或消除國家間的衛生壁壘,特別是疫苗資源的公平分配不僅決定了各國應對疫情的有效性,也是保持社會經濟韌性的重要前提。
二是促進各國發展進程保持均衡與可持續。峰會的一大重點將會是減少社會權利的不平等,包括增強婦女權能、保護年輕一代與最弱勢群體等;此外峰會還將聚焦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環境保護以及氣候保護等,以促進發展的可持續性。
三是探討如何挖掘新的創新與增長點。峰會或將對數字化發展著墨甚多,特別是利用新技術賦權,促進新機會的誕生以及生產力的進一步提升,并試圖以此來探索未來世界經濟再次走向繁榮的新驅動力。
總而言之,G20峰會的議題已從國家間經濟合作拓展到了社會發展合作。大衰退與大流疫的疊加無疑讓各國已經清楚意識到人類的命運早已緊密相連。在全球性挑戰面前,人類所需要的是真正的多邊主義。作為當前全球多邊主義的重要實踐平臺,G20峰會相信將發揮促進國家間建構共識、攜手解決全球性難題的作用,這對世界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責任編輯:王鑫)